砥礪奮進保食安
本報記者 張宏沛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件件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2016年,為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寧夏銀川市委、市政府全面啟動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切實解決人民群眾“舌尖上的煩惱”,確?!吧嗉馍系陌踩?。
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城市社會管理能力、綜合競爭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充分體現,也是評價區域整體食品安全程度的綜合性最高榮譽。根據《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評價細則》,主要從食品安全狀況、黨政同責落實、食品安全源頭治理、食品產業發展等七大類94項具體指標進行綜合衡量,創建周期為3年,根據第三方評價結果確定是否達到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標準。目前,全國共有67個城市開展了創建,15個城市獲得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授牌。
日前,就銀川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本報記者專訪了銀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黃瑾。
記者:這些年,銀川市在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可以說,銀川市食品安全總體情況還是比較好的。在這個總體勢頭穩中向好的基礎上,請您介紹一下銀川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初衷是什么?銀川具備哪些創建的基本條件?
黃瑾:銀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主要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是基于對全市食品安全總體現狀判斷做出的決策。雖然銀川市多年來沒有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展趨勢穩中向好,但沒有出事不代表沒有事,不代表沒有安全隱患。食品安全工作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安全與發展的矛盾仍然突出,食品安全工作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存在差距。
二是基于銀川發展大勢做出的決策。銀川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現在有很多榮譽,比如“中國旅游休閑示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享有這些美譽,食品安全不能缺席。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展、品質的提升、旅游產業的發展、人流量的增大,如果食品安全不能達到國家標準,城市吸引力和品質就會大打折扣。
三是基于銀川市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這個現實。銀川市食品產業規?;?、集群化、高端化有待加強,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促進智慧產業化、產業智慧化還有很大空間,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還處于“跟跑”的狀態。市委、市政府要求緊扣食品產業升級趨勢,以高端食品、高附加值產品為主攻方向,支持企業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品質,推進食品產業智慧化、集約化發展,對食品產業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銀川市食品產業發展有基礎,全市共有各類食品生產經營單位32218戶,其中:食品生產企業523家,食品經營單位16824家,餐飲服務單位12209家,登記管理食品加工小作坊1545家,備案管理的食品小攤點1076 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在全市經濟發展總量的占比越來越大??傮w來看,食品產業體量大,但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優、大而不特。銀川這次搞創建,把食品產業發展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以質量安全為核心,扶持優質食品企業做大做強,可以說,抓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也是抓食品產業的發展,并助推銀川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記者: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銀川市如何推進創建工作?有哪些具體舉措?
黃瑾:按照銀川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工作要求,銀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緊緊圍繞自治區、銀川市黨委政府關于疫情防控工作批示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堅持總策略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抓早抓小、從嚴從緊,堅定信念信心,強化職責履行,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各項任務。
突出政治引領,疫情防控思想認識再提高。通過專題會議學習、寧政通傳閱、微信工作群推送等方式,在最短時間內將會議精神逐級傳達,引導全系統廣大黨員和干部職工深刻、完整、全面領會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堅決克服認識不足、準備不足、工作不足等問題,堅決克服輕視、無所謂、自以為是等思想,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區市黨委政府工作安排上來,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以時不我待、分秒必爭的行動抓實抓細市場監管領域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鍛造過硬作風,市場衛士擔當精神再強化。全系統圍繞疫情防控、“兩個創建”等自治區、市委政府重點工作,以時不我待、守土盡責的“首府先鋒、市場衛士”精神,主動放棄節假日、雙休日休息,堅持做到24小時應急值守。市局黨組以上率下、科學統籌,市局、分局、監管所黨組織三級聯動,率先垂范,37個黨支部400余名干部職工堅守一線、以身作則,4個疫情防控督察組緊盯重點、實地督戰,用高度的“警醒、警惕、警覺”,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確保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無死角、無漏洞。
推動決策落實,服務大局能力水平再提升。堅持“抓早抓小抓快”工作要求,全面落實“十快”安排部署,強化對企業的幫扶指導,及時發布消費提示,引導群眾正確認識、科學使用;聚焦“物防”風險,逐一摸排,指導全市2家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6家進口非冷鏈貨物“三集中”專區持續強化進口物品風險防范,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切實發揮好集中監管倉和“三集中”專區的“首站攔截”作用;緊盯“菜籃子”“米袋子”,全力維護市場秩序。對2個批發市場、12個農貿市場、7個大型商超的16種民生商品價格開展每日動態監測預警。對照米、面、糧、油、肉、菜、蛋等生活必需品的進貨臺賬、銷貨記錄進行價格監督檢查,督促經營者守法經營,嚴格執行明碼標價相關規定;嚴防重點場所,精準落實市場監管重點領域管控措施。在農貿市場、藥店、餐飲單位全面推行“綠黃牌”警示公示管理,倒逼各類經營主體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形成人人監督、社會共治氛圍。共發放疫情防控“綠黃牌”7753塊,其中綠牌7357塊,黃牌396塊,當場警告處罰2家。
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執法人員將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宣傳融入日常監管工作,把每次檢查當作一次宣傳機會,營造轄區群眾人人知曉創建、人人支持創建、人人參與創建的濃厚氛圍,實現了疫情防控和創建工作的有機結合。
記者:嚴厲打擊食品藥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行為是防范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的重要舉措,請您介紹一下今年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查處的案件相關情況。
黃瑾:銀川市市場監管局嚴格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的要求,對食品藥品領域違法行為零容忍、出重拳。今年以來,全市共查處“四品一械”違法一般程序案件413件,其中食品類案件230件,占案件總數的55.69%。罰沒款金額466余萬元。搗毀制假售假窩點3個,查辦較大、重大案件4件,興慶區田俊屹零食店向未成年人無底線營銷食品案等4件案件被列為2022年自治區典型案件,執法辦案數量在寧夏排名第1。
案件查辦過程中,銀川市市場監管局在全區率先實施市場監管系統干部食品專業素質提升工程,建立“黨校培訓”+“專題培訓”+“網絡培訓”的專業化培訓模式,實施食品安全執法4G遠程指揮,推動行政執法智慧化轉型,以電子取證方式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從嚴從實抓好案件辦理,積極和公檢法等部門對接,探索出一條行刑銜接和行紀銜接的銀川經驗。
記者:銀川市采取哪些措施確?!皬奶镩g地頭到餐桌”的全鏈條食品安全?
黃瑾:銀川市嚴格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將“雙安雙創”工作與自治區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緊密結合,抓好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工作,持續推動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餐飲質量安全提升、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校園食品安全守護、“優質糧食工程”、進口食品“國門守護”等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進一步完善問題導向的抽檢監測機制,通過開展食品安全風險會商、風險交流和應急演練等方式,全市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顯著提高。
開發“食安監管平臺V1.0”和“銀川市明廚亮灶智慧食安移動監管平臺V1.0”,獲得國家著作權登記,是市場監管局成立以來的第一項自主知識產權。打造全國首個大型行政執法類電視直播節目“每月查餐廳(藥店)”,現場回應群眾關切。節目播出24期以來,收到各平臺網友點贊超過6萬余次,實現“群眾指出問題—節目播出問題—現場整改問題—跟蹤復查問題”的監管閉環。開發運行“銀川市明廚亮灶智慧食安監管平臺”,1.2萬家餐飲服務單位納入“智慧食安”監管平臺,“廚房重地”變成了“陽光廚房”。
破解“三小”行業治理難題,建成懷遠夜市、澇河橋羊雜等5個食品小攤點集中經營區,1076個食品攤販實現“四統一”監管。建設完成《銀川市食品中毒數據庫系統》,填補了寧夏信息化處置突發食源性疾病的空白。創新“食品安全為民辦實事”,圍繞消費者喜愛的冷凍飲品、自制奶茶等網紅產品開展“你點我檢”,對線上訂餐開展“你點我查”,針對網絡餐飲安全實行外賣封簽管理,消費者可以做到“無簽拒收”。從以往的“電視問政”轉變為“主動作為”,以刀尖向里的魄力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食品安全問題,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6月,在全市食品流通環節全面推行“7個規范”管理機制,進一步推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走深走實,引導食品流通經營主體增強食品安全自律意識和風險意識,不斷提高全市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管理和保障水平。
記者:校園食品安全一直備受關注,銀川市采取哪些措施,讓孩子吃得安心、家長放心?
黃瑾:目前全市784所中小學(幼兒園)中開設校園食堂的共有526家,均建立了校園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陪餐制。各學校負責人和行政管理人員定期與學生同區域用餐,與用餐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建立陪餐記錄檔案,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切實強化校園食品安全過程化監管。
加強校園食品安全春秋兩季開學檢查,覆蓋率達到100%。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與市場監管部門高效聯動,將校園食品安全檢查納入中小學(幼兒園)開學檢查內容,將校園食品安全作為開學的必備條件,切實守住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關。
借助“銀川市學校安全教育平臺”、利用國旗下講話以及班(團)會等載體,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與營養教育。嚴格中小學生落實每年不少于10課時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教育,切實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和健康習慣。
通過開展部門聯合檢查、專項檢查、日常檢查,壓實學校主體責任,堅決防范食品安全隱患。學校食堂以肉蛋奶、米面油等食品原料為重點,實行大宗食品集中定點采購制度。各級各類學校嚴格落實大宗食品定點采購、統一配送、索票索證制度,確保食品安全追蹤通道暢通,實現“食材安全可溯、操作加工可視、風險隱患可控、學生感受可感”,從根本上杜絕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發生。
全市各中小學校均建立“兩個創建”宣傳欄,設置固定宣傳牌,利用墻報、板報及校園廣播經常性開展食品安全科普,以“小手拉大手”提高廣大學生和家長的食品安全滿意度和創建知曉率,普及率達到100%。
同時,對照目標任務,在鼓勵支持學校食堂購買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100%、落實創建宣傳常態化等方面強化落實,確保任務完成。
記者:在推動食品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方面,銀川市有哪些具體舉措?
黃瑾:落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是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最重要、最關鍵、最核心的環節。銀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結合“兩個創建”工作要求,指導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建立和完善“七項舉措”入手,將主體責任落實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細化責任管理,強化責任落實,全面提升生產經營企業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公開質量承諾,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銀川市543家食品企業法定代表人向當地政府、監管部門和社會公開承諾,與監管部門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并在顯著位置公布,“曬”出企業食品安全的主體責任,“亮”出企業抓好食品質量的決心,對內成為企業的自律宣言,對外接受群眾監督。
完善管理制度,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指導企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管理、食品原輔料查驗等24項工作制度,對照制度文件逐條嚴格落實,將制度文件變成生產經營規范,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實現制度上墻、入庫、進車間。
開展自查自糾,持續合規生產經營。制定了《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自查報告制度》,實施自查項目清單化、自查工作規范化、自查結果公示化,督促企業定期開展自查自糾,對自查問題整理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蹤督導落實。自查率、整改率和自查問題報告率達100%。
加強培訓學習,規范生產加工行為。結合企業實際,制定了《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內部培訓工作制度》,指導企業制訂全員教育培訓計劃,要求主要從業人員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培訓學習不少于40小時。同時,鼓勵企業積極參加食安員APP考核,參考率達到100%、合格率達到100%。
實施體系管理,助力企業轉型升級。鼓勵和引導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實施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全市41家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通過良好生產規范、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認證,全面提高企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促進了食品行業產業轉型升級。
參與社會保險,化解食品安全風險。鼓勵食品生產企業積極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銀川市364家食品生產企業購買了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投保金額達79.89萬元,進一步加強風險控制與應急管理,提高了食品安全事故預防和救助水平。
推動“一品一碼”,實現產品可溯源。全面推行“一品一碼”追溯體系,重點圍繞乳制品、肉制品、枸杞等九大產業品種及規模以上食品生產企業全面應用“一品一碼”追溯系統,及時錄入追溯信息。截至目前,銀川市在產的食品生產企業注冊應用率100%,賦碼761批次,進一步壓實了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為“兩個創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記者:目前銀川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有哪些進展?食品安全總體情況如何?
黃瑾:銀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建工作,將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寫入《市委常委會2022年工作要點》《政府工作報告》。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將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納入全市“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縣(市)區和市級部門績效考核及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估,所占權重達到4%。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銀川市出臺《銀川市學生校外就餐休息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等地方法規3部,制修訂食品安全方面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33個。完善食品攤販、風險分級等各項管理制度61部。制度體系建設正在向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對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不斷完善。
部門履職盡責有了新機制。一是建立清單制,及時制定《銀川市黨政領導干部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實施細則》和《銀川市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食品安全責任清單》,將食品安全責任落實到黨政領導班子每一個成員及部門。二是建立督查督辦制,銀川市委、市政府將食品安全工作重大部署、重點內容納入跟蹤督辦內容,下發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有關食品安全工作批示件21個。2020年以來,先后3次對11個單位和縣(市)區履行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督查督辦。三是建立獎懲制。2020年以來,對在食品安全工作中敢于作為、勇于擔當、履職盡責、業績突出的69人提拔重用,227人職級晉升。各級紀檢監察部門對食品安全工作中履職不力的組織處理9人。
治理難點問題取得新戰果。一是破解“三小”行業難題。針對無證食品攤販占道經營和存在風險隱患問題,在全市建成5個食品攤販集中經營區,1076家食品攤販納入“四統一”監管閉環,其中懷遠夜市已經成為全國網紅打卡之地。二是破解網絡訂餐質量難題。針對網絡訂餐送餐過程中食品安全無法保障的問題,組織全市4000余家外賣餐飲店使用外賣封簽,消費者實現“無簽拒收”。三是破解無證小飯桌行業難題。向社會公示935家證照齊全的小飯桌,引導學生家長擇優托管,使“黑飯桌”無生存空間。
防控食品風險有了新保障。一是食品檢驗檢測能力不斷提高。年投入700余萬元不斷提高對高風險食品、低合格率食品的抽檢頻次,提高監管的靶向性。2020年以來,累計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4.13萬批次,合格率達到98.26%;開展農產品抽檢總量達到2.13萬批次,合格率達到98.04%,年食品檢驗總量達到5.5份/千人。二是全過程監管體系基本建立。銀川市投入研發資金3600余萬元,依托已建成的“互聯網+明廚亮灶”監管系統,對容易出現食品安全隱患的種養殖、食品采購、生產、加工、制售等關鍵環節,實現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監督檢查、抽檢監測、稽查執法等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形成“線上監管—線下整改—線上報告”的監管閉環。三是食品安全智慧追溯形成體系。以“三品一標”為核心,建立覆蓋肉牛、奶產業、綠色食品等優勢產業全過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以食品生產“一品一碼”和食品銷售“電子臺賬”為核心,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體系,形成覆蓋食品生產經營全過程的信息數據鏈,實現食品安全信息來源可溯、去向可查、問題可追、風險可控。
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有了新提升。一是強化食安委及食安辦組織協調“指揮棒”作用,按照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要求,及時調整銀川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及成員單位,由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政府分管領導任常務副主任,成員單位增至30個。食安辦不斷強化自身建設,2020年以來,先后起草食品安全領域規范性文件和指導意見12個,牽頭實施各類專項整治17次,召開專題、協調會議29場次,開展專項督查16次,組織對各縣(市)區和各成員單位食品安全考核評議12次,有效保障了食安委各項機制良好運行。二是強化監管專業化能力。在全區率先實施監管干部專業素質提升工程,建立“黨校培訓+專題培訓+網絡培訓”的專業化培訓模式,通過“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等多種方式,推動行政執法智慧化轉型。2022年,在全區首創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用100名食品安全協管員,充實基層監管一線,解決監管專業隊伍弱化問題。三是強化科技創新能力。重點聚焦葡萄酒、肉奶制品和枸杞精深加工等領域,依托銀川市2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39個技術創新研究團隊,實施多項“政策福利”。蒙牛、厚生記、百瑞源、中糧長城葡萄酒等重點企業實現高端化、產業化、融合化發展。2021年,32家規上企業累計實現產值89.5億元,同比增長23.2%。
構建社會共治格局有了新進展。一是加強人大執法檢查。2020年以來,圍繞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先后對學校食品安全、食品溯源管理等6項重點項目開展專項檢查,有力推動創建工作的落實。二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力量,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食品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等45人為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監督導向作用,以“電視問政”的形式主動曝光部門創建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督促落實創建工作責任。開設“每月查餐廳(藥店)”欄目,不打招呼突擊檢查并全程公開執法過程,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三是高效辦理群眾訴求。將12345與12315聯網并線,并開設食品安全訴求受理專線。2020年以來,共辦結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訴舉報咨詢2.4萬余件,兌現食品安全舉報獎勵5起。四是強化創建社會共治。動員全市1685個志愿團隊和44萬名志愿者參與創建志愿活動。開設“食安銀川”微信公眾賬號和“創建在行動”短視頻平臺,提高了市民對食品安全的科學認知水平。借助“科普大篷車”深入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為農村居民免費快檢食品。全市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齊上陣,金融、通信、石油等大型國企齊參與,在全市掀起創建宣傳熱潮。
2020年以來,全市投入食品安全經費5.1億元,僅今年前5月,就投入經費1.4億元,同比增長67%。同時,銀川市還投入了63億元建成西線供水工程,解決地下水超采和居民飲用水不達標的問題。食品安全工作績效考核所占權重達到4%,比創建初期提升2%。食品年度抽檢總量達到5.5份/千人,相比創建前提高1.6份。信息化監管水平不斷提升,基本解決創建前信息不共享、監管效率低、違法行為取證難的問題。全市1.2萬家餐飲單位完成“明廚亮灶”建設,將創建前的餐飲后廚“閑人免進”變成消費者可視的“陽光廚房”。精深加工食品比重逐漸上升,改變創建前食品產業“小、散、亂”的局面。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銀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被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授予“全國食品安全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銀川市連續多年在全區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中達到優秀。2022年上半年,在全國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監測和全國100個城市消費滿意度測評中,銀川市連續3年位列西北省會城市第一。
《中國食品報》(2022年09月14日06版)
?。ㄘ熅帲簵顣跃В?/span>
熱點專題
消費領域的這些“坑”,你踩過嗎?
原標題:“價格刺客”頻現、餐館用預制菜不告知、電商“保價”存套路…… 消費領域的這些“坑”,你踩過嗎? “價格刺客”有違明碼標價誠信原則;預制菜產品品質及應用場景存在侵權隱患;主播售假問題暴露直播帶貨侵權亂象;電商平臺“保價”服務被...
過年肉、油、堅果怎么挑?這些辦年貨秘籍你要知道
肉價差十倍 家養的肉就更好嗎? 過年少不了買點生鮮肉類囤起來,做年夜飯的時候給親戚朋友露上一手。不過,挑肉可是有講究的。許多人看到“純天然”“家養”等字眼就會將其與“無公害”等同起來,...
年貨俏銷
隨著春節臨近,春聯、燈籠等年貨俏銷。 ↑1月9日,市民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東大街年貨市場購買年貨飾品。新華社發(梁子棟攝) ↑1月9日,市民在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一家商店選購春節飾品。新華社發(謝萬柏攝) ↑1月9日,市民在安徽省亳州市...
吃橘子導致核酸陽性,真的嗎?
“核酸檢測前千萬不要吃橘子!”“這些酸性食物會讓你的核酸呈陽性!”……近日,網上流傳吃橘子等酸性食物會導致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的說法。 據了解,之所以出現這些說法,是因為有人在家用橘子汁做抗原檢測,結果顯示“兩道杠”。視頻中,操作人員直...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210003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09318號
中國食品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服務:北京愛申律師事務所 彭殷慶 (高級合伙人)律師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