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ierah"></s>

<dd id="ierah"><big id="ierah"></big></dd>

    1. <span id="ierah"></span>
      <dd id="ierah"><center id="ierah"></center></dd><em id="ierah"><acronym id="ierah"><menuitem id="ierah"></menuitem></acronym></em>
      客戶端
      中食融媒 中食輿情
      打假治敲監督電話:010-63272076
      打假治敲監督電話:010-63272076

      以“茶”為橋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

      2022-09-15 04:00:00 中國新聞網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深深融入中國人生活,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從古代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

        作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中國茶緣何能成為風靡全球的流行飲品?如何成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岳飛近日對相關議題作出解析。

        問: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栽培茶樹,使用茶葉的國家。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琴棋書畫詩酒茶”,為何國人喜茶、愛茶?

        答:茶、咖啡和可可統稱為世界三大飲料。其中,茶在地球上存在約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的歷史。人們發現和利用茶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會,迄今5000年至6000年歷史。茶在中國源遠流長,最早關于茶的記載傳說,是“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中國人的祖先飲茶經歷了生吃藥用、熟吃當菜、烹煮飲用、沖泡品飲四個過程。茶葉中含有700多種成分,對人身體健康有益,因而成為不少國人的生活必需品。特別是青海、內蒙古等地,牧民此前缺少新鮮水果蔬菜,喝茶可在一定程度上補充維生素,故也流傳著“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也是“琴棋書畫詩酒茶”,茶受到眾多文人墨客的追捧,其不僅是物質需求,也是精神需要。唐代陸羽《茶經》問世,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這部關于茶葉生產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專著,使茶文化發展到空前高度,也標志著中國茶文化的形成。

        隨著商品經濟出現,人們生活條件改善,民眾對文化的需求提高,中國茶文化逐步積累,與其相匹配的器皿、瓷器也受到民眾喜愛。

        如今茶文化不僅融入民眾日常生活,也成為人際溝通的紐帶,蘊含東方“文明之美”。

        問:中國茶在全球茶產業中扮演何種角色?有何特殊性?

        答:中國具有茶文化自信,中國茶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名茶品類資源,產茶區幾乎縣縣有好茶、鄉鄉有好茶、村村有好茶,茶葉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經濟作物。1085個縣、3000多萬名茶農靠“一片葉子”生活富足,茶產業已成為拉動民生的大產業。

        放眼全球,茶葉如今遍布世界五大洲,全球有64個國家種茶,30個國家或地區能穩定出口茶葉,150多個國家或地區常年進口茶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喝茶習慣。

        至于中國茶在全球茶產業中扮演著何種角色,可以用“中國茶,冠世界”六個字總結——“冠”主要體現在茶葉產量、茶園面積、茶葉消費總量、茶葉出口總金額等四方面。

        從現有數據看,2020年,世界茶葉產量626.9萬噸,中國茶葉產量298.6萬噸,居世界第一;世界茶葉總面積7647萬畝,中國茶葉總面積4747.5萬畝,同樣居世界第一。中國的茶葉對世界茶葉生產和消費影響巨大,產量占世界茶葉產量的47.63%,消費量占世界茶葉消費總量的41.68%,出口量占世界茶葉出口的19.14%。

        當下正是中國茶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世界上有近一半人(30多億人)每天飲用茶葉,全世界一天飲用的茶超過30億杯。

        問:中國茶為何能順利出圈,走向世界?

        答:中國茶葉最早走向世界是在公元5世紀,主要通過絲綢之路陸續傳入東亞、南亞、中亞、西亞。

        茶葉能順利出圈,很大程度上在于其豐富的藥用價值。茶在中國最早是作藥物使用,叫做“茶藥”,根據《神農本草經》《傷寒論》《本草拾遺》《茶經》等記載,可知唐朝以前,人們就認識到茶不僅可以使人省睡、明目、有力氣、精神愉快,還可以減肥、增加思想的敏銳,甚至不輸于“與甘露”。

        公元7世紀,來中國的日韓僧侶回國時,就以“藥用”的名義將茶樹帶回國,作預防保健之用。日本種茶鼻祖榮西禪師在《吃茶養生記》中所言:“茶者,養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采之,其人長命也?!比毡窘ū6辏ü?215年),榮西獻上二月茶,治愈了鐮倉幕府之征夷大將軍源實朝的熱病,自此,日本茶風更為盛行。

        15世紀至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世界各國間距離前所未有地縮小,荷蘭東印度公司憑借航海優勢,從澳門裝運綠茶到印度尼西亞爪哇,再轉運歐洲,開啟歐洲飲茶之風。

        英國是歐洲最愛飲茶的國家之一,在王室帶動下,飲茶成為貴族追求的時尚,在英國各階層中流行開來。他們發現茶葉有提神、解乏、解酒、幫助消化等效果,長時間飲用也無任何副作用。中英之間的茶貿易從無到有,并在17世紀至18世紀初逐漸發展,可觀的利潤讓茶葉貿易變得更為活躍。

        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英國引領了歐洲的浪潮。17世紀末開始,中國茶逐漸風靡世界。當時,中國茶葉出口已超過瓷器和絲綢,約占全國出口貨物的90%。

        茶與健康的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再次出現高潮。在“回歸大自然”的號召下,許多研究者開始從植物中尋求合成藥物的替代品。

        日本科學家富田勛在1987年最早報道了茶多酚的作用,引起世界關注。2002年美國《時代》雜志推薦了十大健康食品,其中就有綠茶。

        相關研究驅動了全球茶消費的增長,也讓中國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贏得全世界喜愛。

        問:“一片葉子”的背后,東西方飲茶習慣有何異同?體現出哪些東西方交融互鑒的身影?

        答:中國被譽為茶的祖國和茶文化的發源地。東西方文化交融程度越高,中國茶被賦予的作用也越多。從剛出海時成為上流社會的奢侈飲料,到通過“下午茶”文化在西方社會普及,再到如今與奶類、酒類等融合,文化的碰撞讓中國茶名揚海外。

        東西方在飲茶方面有很多差異。中國茶有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六大茶類,中國人喝茶講究“品”,要求色香味俱全,亦講究文化內涵、所用器皿及意境。西方喝茶形式較為簡單,講究效率、方便,更喜歡袋泡茶、碎茶。

        茶作為商品流通時,也促進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國茶文化成為各國茶文化的搖籃,推動了英國、日本、韓國、俄羅斯、摩洛哥等國家茶文化的形成。

        以中日為例,兩國歷史上交流頻繁,中國茶文化在日本形成了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唐代、宋代和明末,是中國茶文化向日本傳播的重要歷史時期。如南宋時期,“點茶”傳入日本,形成“抹茶道”。當時,南宋的文人雅士將茶餅碾碎,注水調膏,再一邊注入開水一邊用茶筅快速攪打茶湯,形成細密的泡沫。隨著南宋對外交流的日漸頻繁,“點茶”傳入了日本,在當地得以保留、繼承和發揚光大?!澳ú璧馈爆F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聯合國宣布將每年5月21日確定為“國際茶日”就是很好的趨勢,可以推動全球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鑒,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

        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茶的廣袤、豐盈、包容,讓它自古以來就成為與世界溝通聯結的方式。當代以“茶”為橋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依舊意義非凡。

       

        《中國食品報》(2022年09月15日07版)

       ?。ㄘ熅帲涸瑖P)

       

      熱點專題

      中國食品報網友
      聯系電話:010-63392022 聯系郵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210003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09318號

      中國食品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服務:北京愛申律師事務所  彭殷慶 (高級合伙人)律師13718820003

      欧美亚洲另类国产精品色拍图
      <s id="ierah"></s>

      <dd id="ierah"><big id="ierah"></big></dd>

      1. <span id="ierah"></span>
        <dd id="ierah"><center id="ierah"></center></dd><em id="ierah"><acronym id="ierah"><menuitem id="ierah"></menuitem></acronym></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