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ierah"></s>

<dd id="ierah"><big id="ierah"></big></dd>

    1. <span id="ierah"></span>
      <dd id="ierah"><center id="ierah"></center></dd><em id="ierah"><acronym id="ierah"><menuitem id="ierah"></menuitem></acronym></em>
      客戶端
      中食融媒 中食輿情
      打假治敲監督電話:010-63272076
      打假治敲監督電話:010-63272076

      打通堵點推進醫養結合 

      促進健康老齡化守護“夕陽紅”

      2022-09-28 09:16:00 中國食品報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如何守護最美“夕陽紅”?近期,國家衛健委會同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十部委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發展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推動機構深入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優化服務銜接、完善支持政策、多渠道引才育才、強化服務監管等6方面提出15條具體措施,進一步完善了我國醫養結合的政策、服務、標準、人才、信息等體系,為各地加大服務供給、打通堵點繪出“路線圖”。

      健康管理,從重視營養平衡開始

        給60歲老年人提供“健康關愛”,為80歲老年人提供“銀齡關愛”,給予100歲老年人“晚霞關愛”……老年人需要全程的健康管理服務。

        “長壽不該只是自然年齡的長壽,更是要有尊嚴的健康長壽?!眹依夏赆t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建業說,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經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但老年人健康預期壽命有待提升。

        “在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55.83%,也就是說,現在是以低齡化為主的老齡化?!睆偷┐髮W老齡研究院副院長吳玉韶指出,這些低齡老年人剛退休不久,有強烈的愿望去完成人生目標、為社會貢獻力量,這就需要健康的體魄作為基礎。實際上,“想健康卻不知如何健康”是現在大多數老年人的真實寫照,這就要求將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把健康關口從關注高齡老年人、失能失智老年人前移到低齡老年人。

        具體應從哪方面入手進行健康管理?多位專家指出,應從慢性病和感染性疾病入手。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系主任劉曉紅介紹,常見的慢性病一般分成3類:第一類是非癌的,與代謝、血管相關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第二類是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癥;第三類是退行性病變,例如骨關節疾病發生率幾乎是100%,還有白內障、聽力下降等發生的比例較高。

        “慢性病是不可治愈的,我們要做的是穩定它,維護老人身體的正常功能狀態,讓老人們能夠做想做的事?!眲约t強調,慢性病對于老年人而言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老年人要學會坦然面對,學會與慢性病共存。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病與營養不良關系密切。由于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器官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攝取、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都會受到影響,發生營養不良的情況非常普遍。劉曉紅介紹,多病共存的老年人可能會服用多種藥物,很多藥物會影響食欲。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會使代謝異常;惡性腫瘤會使身體營養素消耗增加;骨折后、外科手術后需要更多蛋白質幫助傷口愈合?!耙WC老年人攝入充分的營養,重視營養平衡?!眲约t說,例如,西北地區的老年人要注意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以免造成B族維生素缺乏;有的老年人紅肉攝入較少,當心缺乏維生素D。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于康提醒,很多老年人吃的食物不僅單調,而且這個單調的食物以素食為主,甚至很少吃肉、有意識地放棄吃肉,結果就會造成因為優質蛋白攝入少,構成肌肉的原材料少,從而使得很多老年人肌肉的衰減加速。要強調老年人一定要在所有的食物里滿足對優質蛋白的攝入。

        老年人營養不良會導致肌少癥、老年人衰弱綜合征、失能等一系列嚴重后果。如果出現體重意外減輕、食欲不振、食量明顯減少、乏力、易疲勞、浮腫等現象時,也可能提示身體出現了營養不良?!昂芏嗬先擞X得到65歲以上,身體瘦點甚至更瘦一點可能更安全,其實不然?,F在發現,‘有錢難買老來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這會造成在你需要的時候沒有能量和營養的儲備,無法應對不時之需。所以我們要求老年人一定要把體重維持在不僅正常,而且比正常略高5%—10%的安全范圍?!庇诳嫡f。

      醫養結合,精準滿足差異化服務需求

        走進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區濱河社區老年食堂,6張餐桌收拾得干凈整潔,餐桌上紙抽、濕巾、牙簽、調料一應俱全。幾位大爺大媽正在用餐,也有老人拎著飯盒、排隊取餐。一側桌臺上,剛出鍋的菜肴冒著熱氣,骨湯燉菜、角瓜炒蛋、菜花炒肉……葷素搭配7道菜,主食有米飯和面食,還有綠豆湯,豐盛誘人?!斑@兒的飯菜合口味,吃得舒坦?!?5歲的郝桂鳳一邊打菜一邊說,老伴需要經常上醫院透析,子女工作忙,不指望他們來照顧。以前,自己常為買菜、做飯犯難,現在有了老年食堂可方便多了?!翱紤]到老年人患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較多,我們每天特意會做低糖、低脂等ABC三種營養套餐,供老人們選擇?!崩夏晔程玫膹N師李學彬邊盛菜邊說。

        很多老人表示,最大的愿望是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就醫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養老模式已逐步形成“9073”格局,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居家和社區養老——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但是現在很多社區的養老服務設施還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基于這一現實,《指導意見》將發展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作為首要目標,并明確了積極提供居家醫療服務和增強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兩項重點任務?!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馮文猛說。

        《指導意見》突出以健康為中心,強調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通過整合預防、醫療、保健、護理、健康管理、健康促進的一體化服務,突出醫養結合的綜合性、連續性服務。在做實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基礎上,穩步提高失能、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護理服務”等創新方式,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居家醫療服務。醫養結合跨越了傳統養老觀念中只強調單一“養”的服務內涵,更加注重養老服務和醫療服務的融合,讓老有所養落到實處。

        國家衛健委老齡司司長王海東表示,醫養結合深受老年人的歡迎,近幾年國家衛健委會同有關部門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印發《指導意見》的目的,就是破除制約醫養結合發展的難點堵點,出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措施,醫養結合的標準規范體系初步建立。

        近年來,國家衛健委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流程。開展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增加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供給。組織開展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試點。截至2021年底,全國醫養簽約數是2017年的6.6倍;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數較2017年增加76.7%。服務質量有效提升,將醫養結合納入全國質量工作考核省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要點。連續3年開展醫養結合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并列為全國“質量月”活動內容。實施醫養結合示范項目,開展示范?。▍^、市)、示范縣(市、區)和示范機構創建活動,組織醫養結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2020年以來培訓4萬余人。

        作為全國老齡委第一屆專家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丁元竹對推進醫養結合一直很關注。他指出,醫養結合的需求主要在基層。要注重信息化建設,建立老年人健康和養老狀況信息采集、統計分析和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議各地在落實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時要分類施策,以社區為單位對現有家庭結構、家庭關系進行分析、分類,社區要摸清家底,細看哪些家庭適合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模式,具體需要采用什么樣的方式,綜合考慮每個家庭的結構、子女狀況、老年人身體狀況等分類施策。

        “建設強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對推進居家社區醫養結合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倍≡癖硎?,挖掘家庭和社區的價值,一方面,契合我國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使老年人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區環境中與家人、鄰里交往交流交融;另一方面,將醫療保障納入家庭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使老年人獲得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便利老年人及其家庭。

        為了更好服務老年人群,王海東介紹,國家衛健委將深化醫養資源共建共享,合理布局康復醫院、護理院、安寧療護機構等接續性醫療機構,健全醫養合作機制。鼓勵農村地區通過毗鄰建設、簽約合作、兩院一體等多種方式實現醫養結合。加大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供給。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質量,落實醫養結合標準規范,開展醫養結合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實施好醫養結合示范項目,讓老年人獲得優質、高效、便捷的醫養結合服務。

        (韓松妍 綜合整理)

      《中國食品報》(2022年09月28日03版)

       ?。ㄘ熅帲?/span>韓松妍

       

       

       

      熱點專題

      中國食品報網友
      聯系電話:010-63392022 聯系郵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210003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09318號

      中國食品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服務:北京愛申律師事務所  彭殷慶 (高級合伙人)律師13718820003

      欧美亚洲另类国产精品色拍图
      <s id="ierah"></s>

      <dd id="ierah"><big id="ierah"></big></dd>

      1. <span id="ierah"></span>
        <dd id="ierah"><center id="ierah"></center></dd><em id="ierah"><acronym id="ierah"><menuitem id="ierah"></menuitem></acronym></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