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鏈嵌入智能化基因
選茶、放出合適的水溫沖泡、再根據人臉識別到的信息,將茶送至指定該款茶的人手上……在不久前結束的第五屆中國高校智能機器人創意大賽上,一款來自湖北工業大學的參賽作品吸引了評委的目光。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冬奧村的泡茶機器人同樣吸睛,投茶、注水、出湯,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吸引了一大波外國友人爭先品嘗。
隨著科技發展,智能化產品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投射到泡茶中,在科技的加持下,標準化、智能化、便捷式讓飲茶更為方便,泡茶機也慢慢從商用普及到家庭使用范疇。此外,如今的茶產業已成為現代農業,各種科技手段覆蓋到茶葉生產的方方面面。小小一枚茶葉實現了從前端的種植、采摘、生產加工到后端的品飲全產業鏈智能化發展。
智能泡茶機火熱
龍園茶業、小罐茶、美的紛紛推出智能泡茶機。小小的智能泡茶機類型紛繁多樣,膠囊式、散茶式等足以讓人們窺見當今智能泡茶機的火熱現象。
中國專利公布公告網站顯示,在2004年已有人申請自動泡茶機專利,發展至今,泡茶機專利達數百項。
市場需求逐步增加,促使著智能泡茶機的迭代更新,也預示著產品標準化、精準化時代的到來,除此之外,智能按鍵提高人工效率,機械結構降低工作難度,降本增效的同時,消費者也能感受到標準產品帶來的品質感。
業內專家認為,如今追求省錢、省時、省心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對于茶市場來說,智能飲茶機結合市場需求,以科技賦能傳統茶行業,提升科技對茶產業鏈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推動了茶產業發展。
數字化茶園告別“靠天吃飯”
在過去,傳統農業更多依靠氣溫、土壤、水這些自然資源,但是因為天氣狀況的不穩定,農民不得不面對“靠天吃飯”甚至顆粒無收的局面。如今,科技徹底改變了農民千百年來“靠天吃飯”的命運,大量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手段,不僅讓茶葉品質受到保障,也讓茶農省去不少麻煩。通過在茶園里安裝上基于物聯網的信息采集器、實時攝像系統、氣象監測站、土壤墑情檢測儀,實現了對土壤酸堿度、環境溫濕度、空氣PM2.5值、光照強度等情況的實時監測,幫助茶農及時發現問題。
緊隨數字化轉型浪潮,浙江杭州獅峰公司于2020年成功落地西湖龍井數字化示范基地“智慧茶園”項目。
茶園通過物聯網設備部署,借傳感器數字傳輸,可全方位采集包括氣壓、風速、氣溫、降雨量、土壤溫濕度等農情數據,實現就氣象環境、土壤墑情、病蟲害監測預警等茶園種植智能監測。
從而在大數據基礎之上,就農事操作提前規劃安排,打造生產加工智能管理和產銷一體化解決方案。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朝陽山上的茶葉種植戶在平陽黃湯智慧茶園平臺可以實時接收茶園的溫度、濕度、土壤、蟲情等數據,茶葉的生長、生產信息盡在這個物聯網管理系統終端的掌握中,為茶企、種植戶提供科技支撐,實現足不出戶管理茶園。
科技賦能茶葉生產
科技賦能是茶行業現代工廠的大勢所趨,智能、機械等一系列設備已成為茶行業工廠的標配,不僅能在茶企發展中成為轉型契機,也能在傳統的茶葉工廠運作中增加效益與加速茶行業高質量發展。越來越多的品牌茶企在不斷布局“超級工廠”的未來。
小罐茶黃山超級工廠,是一個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全自動化于一體,按工業4.0標準打造的智能工廠。與科技巨頭西門子、IBM、百度AI深度合作,極大地提高了茶葉在加工過程中維持標準化與精細化程度。
竹葉青斥巨資打造全自動、清潔化封閉制茶生產線,并運用“五重鎖鮮科技”,高效快速殺青技術、低溫冷凍保鮮技術、高溫快速提香技術、精準水分控制技術、獨立充氮保鮮技術,使古老的茶葉煥發生機,讓智能化、機械化賦予茶葉標準化發展。
追求傳統茶業與現代科技的高度融合,八馬茶業通過打造可視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茶園+智慧工廠”綜合體,以科技賦能茶葉種植、生產、倉儲,從源頭上提升茶葉品質,以標準化制定茶葉的新發展路徑。
華祥苑在廈門同安、泉州安溪、寧德福鼎和云南勐海,建設四大現代化生產基地,且全力建設高科技研發檢測中心,引進包括GC、GCMS、LCMSMS、ICPMS等高科技設備,打造茶葉生產、加工等環節的標準化實施。
采茶進入智能化發展之路
茶葉生產機械化、智能化發展是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茶葉生產機械化設備當中,采茶機是一項提高采茶效率的神器,也是農業采摘機器類型中最難的領域之一,芽頭識別、定位、采摘速度等問題對設備的要求很高。我國采茶機的研究始于1955年,當時各地就出現了根據剪切式、折斷式、滾折式、卷折式、夾采式、打擊式等機械采摘原理,制造出結構簡易的采摘器或采茶機。發展至今,茶葉采摘已出現更標準、智能、可代替采茶機的采茶機器人。
科研人員一按遙控按鈕,采茶機器人就開始自動識別茶樹上嫩芽,精準伸出機械手,把嫩芽采摘下來并吸入儲存盒內。今年3月,浙江理工大學農業機械團隊在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嵊州基地進行名優茶機器人采摘試驗。
浙江理工大學農業機械團隊專家陳建能教授介紹,這是第三代名優茶采摘機器人,是浙江省“尖兵”“領雁”項目之一、浙江理工大學主持的“名優茶芽葉智能精準采摘分級關鍵技術研究及裝備研制”的研究成果。
山東省科技廳日前公示了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山東賽區暨2022年“建行創業者港灣”山東省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計劃成績,嵐山區智能采摘團隊的名優茶智能化采摘機器人項目獲得高端裝備領域初創組小組第一名的好成績。名優茶智能化采摘機器人項目于今年2月份啟動實施,該項目針對當前茶產業名優茶采茶人工成本高、效益低的瓶頸問題,結合名優茶采摘場景,開展智能化研發。研發完成后,能實現機器人對茶芽的高速精準識別采摘以及無人行走、自動換行等功能。
截至今年4月,一代采茶機器人樣機采茶試驗已經完成,目前正在加快推進二代樣機各組件研發試驗,計劃9月完成二代樣機組裝后,開展機器人采摘整機驗證。項目計劃2023年下半年實現采茶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并以此為契機輻射全國,開展人工智能機器人在農業產業中深層次應用。
2022年1月,農業農村部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國農機總動力穩定在11億千瓦左右,并指出我國農業生產已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了以機械化為主導的新時期?!笆奈濉睍r期,國家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新的更為迫切的要求,也為農業機械化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袁國鳳 綜合整理)
《中國食品報》(2022年10月06日07版)
?。ㄘ熅帲涸瑖P)
熱點專題
栗子“光鮮油亮”是因為添加了石蠟?
路邊沙沙作響的糖炒栗子,總能用熱氣和香氣給人甜蜜溫暖的感受。但最近有傳言稱,有些商家會添加石蠟和甜味劑來增加板栗的光澤和甜度,以此提升栗子的賣相,這是真的嗎? 栗子緣何“光鮮亮麗” 據了解,用麥芽糖炒栗子是更為正宗的做法,但大多數商...
無糖飲料市場下一步怎么玩?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倡導“三減”,即:減鹽、減油、減糖,糖的過量攝入會導致肥胖率、相關疾病患病率同步上升,威脅人類身體健康。在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控制糖攝入量的同時,民眾也開始主動減糖/去糖。日前,艾瑞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零糖健康飲食...
你會看食品標簽嗎?
貨架上食品琳瑯滿目,各種廣告詞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有的商家為了蹭熱度,還特地選用與知名品牌類似的包裝,好看的包裝會騙人,但食品上的標簽卻透露了它的“底細”。 國產食品標簽包含以下內容: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營養成分表,產品標準...
冷飲冷食,能降溫防暑嗎
酷暑難耐,很多人食欲不佳,冷飲冷食備受追捧。市面上各種冷食大行其道,雪糕、冰淇淋、冰鎮飲料、冰沙、冰粥、冰豆漿,以及冰過的沙拉、生魚片、生海鮮等,應有盡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210003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09318號
中國食品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服務:北京愛申律師事務所 彭殷慶 (高級合伙人)律師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