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提升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能力 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
本報訊 (記者楊曉晶)日前,農業農村部網站公布了有關加快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和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的提案和建議的答復。
其中,對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3643號(農業水利類310號)提案,答復從增加財政投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回應了有關加快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的建議。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自2020年啟動實施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以來,持續加大財政投入,支持項目建設。一是提升中央財政支持力度。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連續3年共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80億元,撬動社會資金投入400多億元,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2020—2021年在全國范圍內支持2.7萬個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新增冷藏保鮮能力1200萬噸以上。二是引導地方財政銜接配套。山西、江蘇、浙江、江西、四川等?。ㄗ灾螀^、直轄市)本級財政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增加補貼主體,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比例,成為中央財政的有力補充。江蘇省級財政配套安排補貼資金5000萬元,用于支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整縣推進試點工作。三是推動出臺金融配套政策。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農擔公司等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優化流程,支持項目建設和后續運營資金需求。推動開發倉儲保鮮貸、倉儲保鮮—新農保、倉儲保鮮—浙里擔財農貸等專屬金融產品,累計申貸金額100多億元。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統籌利用轉移支付資金、銜接資金、預算內投資等多渠道資金,持續加大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支持力度,不斷提升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能力。
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2020年以來,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聚焦鮮活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建設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兩年多來,項目實施穩扎穩打,政策措施不斷優化。在實施區域上,2020年項目建設重點在河北、山西、遼寧等16個?。ㄗ灾螀^、直轄市)開展。2021年項目建設擴大至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農墾總局等,設施網絡整體更加平衡,與產業匹配度提高。在此基礎上,選擇100個產業基礎好、主體積極性高、政策支持力度大的蔬菜、水果等產業重點縣,支持開展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推動形成綠色、高效、全鏈條的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服務網絡。在建設內容上,2020年重點支持建設通風貯藏庫、機械冷庫和氣調貯藏庫,具體由主體根據實際需求確定設施類型和規模。2021年進一步將預冷及配套設施設備納入建設內容。在補貼范圍上,2020年主要圍繞水果、蔬菜等鮮活農產品,依托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實施。2021年品種擴大至蔬菜、水果,兼顧地方優勢特色品種,實施主體增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并支持多主體聯合建設。在補助標準上,按照不超過建設設施總造價的30%進行補貼,單個主體補貼規模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具體補貼標準由地方制定。對每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縣給予重點獎補,原則上安排補助資金2000萬元,具體由各地結合實際并根據規定的支持對象和補助標準確定。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全面總結建設經驗和政策效果,分析研判發展態勢,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扎實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不斷增強產地倉儲保鮮和商品化處理能力。
另外,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3164號建議,答復從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和加強市場監管等方面回應了有關加強我國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建議。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產品地理標志建設,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規程,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部、省、市、縣四級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體系,現有審查專家141人、核查員2300多人,定點檢測機構105家,培育了一批有影響力的地理標志農產品。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規定國家知識產權局負責擬定統一認定制度并組織實施,我部積極會同相關部門開展聯合調研,推動構建統一認定制度。開發建設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為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檢測機構、執法機構以及廣大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社會公眾提供數據信息化服務。指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引導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開展版權登記和認證等,強化商標、專利、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保護與維權。發布《農業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指導目錄》,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中提到的冒用農產品質量標志等行為明確納入行政處罰事項。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地理標志保護作為知識產權執法的重要內容,積極推動構建地理標志協同保護工作機制,嚴厲打擊地理標志侵權假冒行為。
為完善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化認證體系,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積極推進農業標準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農業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截至2022年5月,我國農獸藥殘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達到13028項,全面覆蓋主要食用農產品和主要農獸藥品種,農獸藥殘留限量標準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一致率超過90%。創新制定了589項特色小宗作物的限量標準,有效緩解了部分地區集中種植、產業規模大的特色作物限量標準短缺問題。二是持續推進標準化生產示范創建。印發《關于開展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的通知》,聚焦優勢產業產區,計劃“十四五”期間打造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300個。持續推進“三園兩場”(果菜茶標準化園、畜禽養殖標準化場、水產健康養殖場)建設,截至2022年5月,共建“三園兩場”1.8萬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4696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8000多個。三是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印發《關于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以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主攻方向,構建以產品為主線、全程質量控制為核心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遴選20種農產品開展試點工作。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深入實施農業標準化提升計劃,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加快特色小宗作物、小品種動物限量及檢測方法制修訂,推動建立農產品品質評價和檢測方法標準,逐步構建以安全、綠色、優質、營養為梯次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會同有關部門構建地理標志統一認定制度,做好地理標志農產品培育、保護和管理工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加強知識產權執法,保持對侵犯地理標志違法行為的嚴厲打擊態勢;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加大精品區域公用品牌培育等。
《中國食品報》(2022年10月06日03版)
?。ㄘ熅帲?/span>楊曉晶)
熱點專題
栗子“光鮮油亮”是因為添加了石蠟?
路邊沙沙作響的糖炒栗子,總能用熱氣和香氣給人甜蜜溫暖的感受。但最近有傳言稱,有些商家會添加石蠟和甜味劑來增加板栗的光澤和甜度,以此提升栗子的賣相,這是真的嗎? 栗子緣何“光鮮亮麗” 據了解,用麥芽糖炒栗子是更為正宗的做法,但大多數商...
無糖飲料市場下一步怎么玩?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倡導“三減”,即:減鹽、減油、減糖,糖的過量攝入會導致肥胖率、相關疾病患病率同步上升,威脅人類身體健康。在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控制糖攝入量的同時,民眾也開始主動減糖/去糖。日前,艾瑞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零糖健康飲食...
你會看食品標簽嗎?
貨架上食品琳瑯滿目,各種廣告詞讓人看得眼花繚亂,有的商家為了蹭熱度,還特地選用與知名品牌類似的包裝,好看的包裝會騙人,但食品上的標簽卻透露了它的“底細”。 國產食品標簽包含以下內容:食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和規格,營養成分表,產品標準...
冷飲冷食,能降溫防暑嗎
酷暑難耐,很多人食欲不佳,冷飲冷食備受追捧。市面上各種冷食大行其道,雪糕、冰淇淋、冰鎮飲料、冰沙、冰粥、冰豆漿,以及冰過的沙拉、生魚片、生海鮮等,應有盡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210003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09318號
中國食品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服務:北京愛申律師事務所 彭殷慶 (高級合伙人)律師137188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