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ierah"></s>

<dd id="ierah"><big id="ierah"></big></dd>

    1. <span id="ierah"></span>
      <dd id="ierah"><center id="ierah"></center></dd><em id="ierah"><acronym id="ierah"><menuitem id="ierah"></menuitem></acronym></em>
      客戶端
      中食融媒 中食輿情
      打假治敲監督電話:010-63272076
      打假治敲監督電話:010-63272076

      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2022-10-07 09:08:35 中國食品報

      本報記者 顧雨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需求結構持續改善,區域發展格局優化重塑,收入分配結構持續調整,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眹医y計局日前發布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充分體現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總基調。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2013—2021年,我國糧食生產保持平穩,年均產量6.6億噸,肉蛋奶、果菜茶品種豐富、供應充裕,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4.0%,其中,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別為4.3%、5.6%、2.6%和3.5%。隨著全面實施鄉村振興,鄉村基礎建設持續強化,支農惠農政策不斷優化調整,農業現代化取得長足進展。2013—2021年,共新增耕地灌溉面積713萬公頃。據有關部門資料,2021年,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比2012年提高了7.0個百分點。

        2013—2021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0%;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1.7%和9.2%,明顯高于制造業增加值年均6.4%的增速。

        2013—2021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7.4%,比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速高0.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55.6%,比第二產業高16.4個百分點。2021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3.3%,比2012年提高7.8個百分點,穩居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新興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明顯提升。2021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108042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5%,比2014年提高了15.3個百分點。隨著產業融合不斷深化,新增長點不斷涌現。2016—2021年,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3.5%,明顯快于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

        第一產業生產布局不斷優化,增加值穩步提高,糧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第二產業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創新驅動持續深化;第三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產業規模日益壯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十年的時間刻度里,中國經濟“量”與“質”并舉,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轉型升級成效顯著,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需求結構更趨協調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讓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越來越亮。

        十年來,我國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消費潛力有序釋放,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2013—2021年,我國平均消費率為54.2%,比2012年提高3.1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值為53.2%,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影響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在50%以上,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十年來,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外貿規模持續擴大,質量效益不斷提升,有力帶動了國民經濟增長,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2013—2021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值為5.4%,比2012年上升2.9個百分點。貨物貿易大國地位不斷穩固,質量穩步提升。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規模再上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三大需求結構不斷優化,拉動經濟增長的協同性明顯增強,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區域新格局加速構建

        種植藍莓的大棚連上了5G、紅薯變身休閑食品,安徽懷寧、湖北紅安等革命老區新技術新產業蓬勃興旺;黑龍江、河南、山東、安徽、吉林5個產糧大省2021年產量達5607.8億斤,重要功能區關鍵作用更加明顯……過去十年,我國區域協調發展亮點紛呈。

        區域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發展差距逐步縮小。2021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59.2萬億元、25.0萬億元、24.0萬億元和5.6萬億元。按不變價核算,2013—2021年,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年均增長7.0%、7.5%、7.7%和4.7%。

        區域比較優勢持續發揮,發展協調性逐步增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2021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達到52.1%,按不變價核算,比上年增長8.1%,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9%。中部地區加快崛起,中部六省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上升至2021年的22.0%,按不變價核算,2021年,中部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8.7%,高于全國GDP增速0.6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推進,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西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29195元增加至2021年的62596元。東北地區振興取得新進展,東北地區統籌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老工業城市更新改造、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持續深入,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40.1%上升至2021年的51.4%,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重大區域戰略扎實推進,區域增長潛力提升。2021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達9.6萬億元,按不變價核算,2013—2021年年均增長6.3%。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達53.0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46.6%,比2012年提高了2.8個百分點?;浉郯拇鬄硡^建設扎實推進,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加速融合,城市間互聯互通取得新進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展順利,2021年,長三角地區生產總值為27.6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24.3%,比2012年提高了0.8個百分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黃河大保護行動穩步推進,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深度節水控水等重大工程項目深入實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持續推進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有力推動各地區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經濟增長潛力進一步顯現,區域發展新格局逐步構建。

       

      《中國食品報》(2022年10月07日01版)

       ?。ㄘ熅帲?/span>顧雨霏

       

       

       

      熱點專題

      中國食品報網友
      聯系電話:010-63392022 聯系郵箱 cnfoodcul@126.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210003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09318號

      中國食品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18 by cnfood.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顧問服務:北京愛申律師事務所  彭殷慶 (高級合伙人)律師13718820003

      欧美亚洲另类国产精品色拍图
      <s id="ierah"></s>

      <dd id="ierah"><big id="ierah"></big></dd>

      1. <span id="ierah"></span>
        <dd id="ierah"><center id="ierah"></center></dd><em id="ierah"><acronym id="ierah"><menuitem id="ierah"></menuitem></acronym></em>